> 首页 > 论坛好贴
中国商店又被偷?在菲律宾就只能认命吗?这不是个别小偷的问题,而是。。。



昨天,一位华商在群里曝光了两位小菲惯偷的作案过程:

一人穿红衣服,直接将罐头塞进裤裆;另一名光头男子,把货品往包里一顿猛装。整个过程光天化日、明目张胆,毫无避讳。

更离谱的是,询问周边邻居后得知,这两人是“老面孔”,经常在周边作案,进过监狱好几次,却依然活跃在街头。

这不是个案,更不是段子。在菲律宾,做生意的人早已习惯了一个事实:

偷窃不稀奇,报警没用,抓进去也没几天。

偷窃不是“偶发事件”,而是“系统性治安问题”

在菲律宾,小规模偷盗几乎没有司法成本。不带武器、不造成重伤害的盗窃,警方往往不愿插手,甚至会劝你“调解”。而监狱,也不是我们想象中的“震慑场所”,反而像个“周转站”,进去了,不久又出来。

而很多小偷,早已对这一套流程了如指掌。他们在法律的模糊地带游走:

偷一点,不构成大案,不够定罪,警察也懒得管。

这使得偷窃行为不仅没被遏制,反而逐渐“职业化”:

——惯犯越来越多,

——胆子越来越大,

——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直接行动,丝毫不怕监控、群众或店员制止。

商家的无奈:报警不如自认倒霉

面对屡次被盗的现实,很多在菲商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“认栽”:

“报警没用,警察来了只是做个样子”;

“抓了也关不住,没几天又出来”;

“反抗还可能惹事,不如自认倒霉”。

在这样的逻辑下,商家只能自我防范,却没有任何外部保护机制。而作为在菲的中国人,既是外籍身份,又是经营者,更容易成为“默认的肥羊”。

荒诞背后,是菲律宾治理的空白

这起“罐头塞裤裆”的事件,在群里被调侃为“还好没持枪”,表面是玩笑,背后却是一种社会心理的麻木与自我防御。

当“没被抢就是万幸”成为共识,社会治理其实已经失控。

这不是个别小偷的问题,而是:

• 执法不力:警方选择性执法,甚至不愿立案;

• 法律失效:轻罪无后果,反复作案零成本;

• 制度失守:监狱无法形成威慑,只是“临时休息站”。

而这种状态下,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那些努力守法、脚踏实地的商家。

做生意的底线,正在被不断吞噬

你认真经营生意,他躲在角落里盯着你货架上的罐头;你考虑库存、利润、客情,他考虑明天再去哪家店“顺点东西”。

你希望通过合法经营换来平安生活,他靠反复进出监狱获得持续收益。

这种对比本身,就是对社会秩序的讽刺。

而更可怕的是,当这类小偷不再害怕被发现、不再惧怕法律、不再顾忌商家的怒火——就意味着他们已经从“偷一点”开始,走向更激烈的犯罪。

该警惕的不是小偷,而是我们是否已麻木

当偷罐头成为“正常行为”,当“没被抢就算运气好”成为商家的自我安慰。
了解更多请搜索: 菲安全